【商發探需求】從男性穿搭來看文化以及個人品牌與管理 | 時尚生活 | 時尚客座編輯

suit

男生『穿搭資訊』比起女性較少主要是出自『國情文化差異』,因為在台灣男生服飾穿搭選擇偏向安全、保守。換個角度來說,正因為穿著亮眼一點的人,總會被貼上標新立異標籤,誇張一點,則會直接被批評Gay。我們的文化對於鶴立雞群的人總抱持著一種敵對、排擠心態,長時間下來男生們選擇安全,不想嘗試太多變化,漸漸的成為現在的男性穿著文化。


文化造成的差異性
再到殖民文化探討,因為長時間來的各種文化殖民進入台灣,我們歷經歐美、日本、韓國等不同類型的文化殖民,所以台灣人的著裝文化雖然多樣,但卻沒有統一的一種調性,穿著沒有中心思想,同樣問題其實也衍生到其他產業。不同階段、不同時期流行風格、潮流都不同,很難有一種風格文化持續累積在你我身邊。直到現在變成一種另類的大雜燴,這種大雜燴可說是你我現在所看到週遭環境產生的新文化風格,或稱台式文化風格。


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
還有一個重點就是『個人形象』認知,我聽過不少一次週邊的男性朋友說:男性外表一點都不重要,男性首要重視的是工作能力,何需去理會穿著這種膚淺的事情。男人看的是表現出工作能力,至於外表、形象、穿著絲毫不重要。這又凸顯了另外一個文化上的差異。也許台灣大多數人都有同樣的認知,但到台灣外商公司的環境上班,我想絕對可以體會出那種形象、穿著明顯的差異與需要。

經營外表穿著不該與膚淺畫上等號,更深層意義是代表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,可很不幸的雖有此認知,不少男人卻對『印象』完全不願意花心思去經營。萬年西裝風、運動風、休閒風等已經成為大多數男人的標籤,他們不會去理解在不同場合應該要怎麼穿著,在職場上又應該用什麼樣的打扮讓客戶、同事印象深刻,只因為大多人認為穿著與形象絕對不是先決要件。


7/38/55 Albert Mehrabian Theory
如果真這樣認為,那就大錯特錯。美國心理學家『Albert Mehrabian』提出人們與人們溝通的幾個不同層次理論,這理論是7/38/55。意思指的是55%的人會從對方穿著、打扮來決定自己怎麼看待對方,甚至是願不願意跟對方接觸、溝通。38%的人會看肢體語言、表情,還有佐以穿著該人所展現出來的『個人行為魅力』。只有最後7%的人願意好好溝通,甚至去了解對方說什麼、想什麼。在這之前,如果55%的人已經拒絕了你,即便你有非常優越的溝通能力,可在外表形象就造成對方距離感時,被人拒於門外同樣無濟於事。

在國外,優秀工作者們不單單只重視個人工作能力,他們更重視在別人眼中的形象,因為工作、能力、形象、地位、影響力、權力是掛勾在一起的,缺一不可。不過到了台灣,許多人寧可認為外在、外表僅需要乾淨就好,其他多餘的,比方說『形象』則不在考慮範圍內,因此連帶著週邊產業無法具體收集到市場需求,相對在各種行銷宣傳上變得保守。


形象相對於個人管理的重要性
這又衍生出『個人管理』的課題,國外工作環境裡,人們重視及尊重那些懂得『個人管理』的工作者,那意味著是自我要求、拘束有其準則,從穿著上、外型上都成為『個人管理』必須深究的重點,只有懂得個人管理的人,在客戶、同事面前形象好的人才有機會取得升遷的門票。在那之前,工作能力再強,但外型卻成為別人說三道四的理由,最後也僅落得被人忽略的下場。

服飾穿著上台灣跟其他國家有蠻大的差別。在韓國、日本、英國、法國街頭,你不難發現有些男生穿著著粉紅色系緊身牛仔褲,上衣則是搭配亮綠色的格子襯衫,然後佐以小圍巾裝飾,頭上不是帶著紳士帽就是亮色系的太陽眼鏡,腳上可以穿著軍靴或是深色咖啡系尖頭皮鞋。

可反觀台灣,大多數的男生上衣清一色不是Tshirt就是襯衫或Polo杉,不少人在選擇顏色上相對單調、無聊。比方說黑、白、藍、黃、綠,大多都是較安全的沉穩色系,較輕、較亮的顏色很少有人願意嘗試,至於褲子,那可謂更加保守,只要有男生選擇顏色亮一點的褲子,肯定成為朋友間的焦點,因為在視覺看到的面積上,褲子佔了相當大比例,也因此褲子選擇上只要跳Tone一點就成為許多男生的死穴。


建立專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
如何經營好『個人形象』,進而成為一種『個人品牌』,不僅於工作上可以在客戶面前加深印象,同樣也能在同事之間帶來更多正面的觀感,至於生活上,好的穿著能讓兩性之間相處變的豐富色彩化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會因為用心經營個人形象,而讓妳有著許多正面收穫,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跨出那一步,如何藉由自己的正面形象影響其他人,變成一種你我都好的形象運動。趕快找出你的『Dress Code』吧!

如果希望未來台灣男生的穿著選擇可以多樣,想要選擇樣式與風格變的更多,那真的只能從自己做起,讓別人看看自己今天的不一樣,也許明天別人也會試著向你學習、嘗試看看那點令自己不一樣,但卻可以讓世界看起來整個不同的小舉動。

本文作者:織田紀香(Paganini總經理)
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