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三部曲 – 創業 1.0 | 創業思考 | Vincent

現在是創業好時機

股市行情不佳,加上油電雙漲的壓力,讓百業蕭條因而導致薪水不漲萬物齊漲。這樣的狀況讓政府苦無對策,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,現在的台灣整體產業發展與就業環境都需要被改變,唯有鼓勵創新與創業才能替台灣進行下一階段的大改造。

創業是改變現況的方式之一,但「創業」並不是複製別人的成功模式自己經營就稱為創業,必須是創造新的事業模式、服務或產品來經營。如果只是複製,只能稱為營業而不是「創業」。所以,現階段的創業更傾向為新創事業,打破現有模式才能進行產業改造。台灣是全世界工時最長的國家,那是因為我們肯努力,以台灣人的創意與拼勁,肯定能夠突破目前的經濟僵局。只是大家準備好把這份力量用來創業了嗎?

台灣適合創業、不適合營業

說句實話,台灣目前的環境真的很適合創業。該有的建設幾乎都很完整,包括銀行金流、交通物流、數位資訊流等樣樣俱全。這數十年來,由於各大企業快速發展,把多數產業卡的死死。如果你不想出新方法、新模式、新服務,僅透過仿造式的經營,是很難與這些大企業比拼。因此,在大環境惡劣的狀況下,營業是相當困難的選擇,「創業」才是突破現況的生存方式。當然,創業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,光是喊喊口號立志向上就可以。新創事業也是要面臨惡劣環境的經營挑戰,創業1.0先來告知您創業時需要注意的五大關鍵要素 ─ 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。

創業三部曲

創業,你要思考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

所有經商成功要件,似乎都講求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。上帝給大家最公平的禮物,就是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,且不多不少剛剛好,剩下全都得告自己的努力。對創業家來說,走一步是一步,但創業初期如果能少走錯一步路,就能多一點成功的機會。你更需要與長者請益,來降低創業的風險。

創業思考 – 「人」

這部分包括夥伴與員工,而夥伴是最重要的開端。如果大家看過賈伯斯傳記,大概都清楚他創業時所選擇與重視的夥伴是誰。有了夥伴才有機會組織團隊,有了團隊分工才能招募新員工。你所選擇的夥伴,可以是親戚、朋友、同學或同事,這些都只是他們原本與你的關係練,無論是什麼身分,最重要的是價值。夥伴是與你互補的,因為這樣才能突顯每個人的分工與價值,而不會為了都在做相同的事情,降低了組織應有的敏銳度與產能。

人絕對是組織的資產,因此夥伴要慎選,員工也要慎選。多數的創業者未必有面試經驗,也缺乏人資相關的知識。更可能擔心前期因為公司規模太小,深怕沒什麼人想來上班,而把前景說得相當美好,畫大餅吸引人才。萬事起頭難大家都知道,創業者其實可以把話說清楚即可,不需要太多的畫蛇添足,避免未來發展不如預期,產生大量的人才流失,那反而會是公司的災難。人對了,事就對了,講求人和的公司才能真的長久。(如果創業者充滿「自負」的性格,不服輸、好逞口舌個性,這樣就已失「人和」一切莫談)

創業思考 – 「事」

有了人,就要進行事情的分工,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。大家都清楚公司要發展的方向與商品,才能全力往前衝。做事不能靠體力,更要靠頭腦。創業前期就要經常檢討組織發展方向是否正確,錯了就進行調整。公司發展出期就像是個小孩,可塑性還相當的高,只要大家頭腦清楚,集思廣益總是能解決問題與想到新方法。勇於的嘗試才是新創事業的精神,勇於鼓勵才是組織前進的動能,事情只要確認就先執行看看,訂一個短期目標來進行檢討與改進。而不要剛開始,遇到挫折或遭受任何流言蜚語失去信心。

公司經營,最重要的就是後端管理。管人、管錢、管東管西都是在管理事情。有些事如果固定會發生,那就應該盡早流程化,且善用工具來協助組織成長。尤其是資通訊的建立,關係到整個組織溝通命脈,何況現在創業如果沒有資訊化,根本是無法與世界打戰的。而且還要多用網路少用馬路,如何透過網路替員工加退保、透過網路銀行進行支付款、透過雲端服務建立更完善的資訊管理系統,這些也是創業家初期不可忽略的事情。(任何大企業成功的背後,必然有複雜的資訊訊在背後支持)

創業思考 – 「時」

創業最講求的是時運,時運不佳很可能事倍功半,消耗掉更多的公司資源。但時運也是最難掌控的,因為這個先天因素非我們凡人所能得知與操控。因此必須靠後天的方法,讓我們有機會可以時來運轉。對時事掌握、趨勢發展、進場時機這些都會關係到任何產品、服務推出的時間點。創業家要對市場更敏銳,才能下達更精確的指令與開發合宜的產品。而"人"與"事"經常也是影響"時"機的變數,只能說時間不等人,你更要能掌握時間與學習時間管理。

每人每天只有24小時是上帝給創業家最公平的武器,犧牲睡眠爭取時間是多數創業家都會經歷過的一段歲月,你必須與時間賽跑才能期望前面的兔子等你一下,你才能在目標時間推出你的產品與服務。創業家深信,一但錯過時機,一切就成為空談。這邊唯一要奉勸的,就是你時間要怎麼樣應用都可以,但自己的身體一定要顧好,否則也無福享受辛苦打下的江山與成果。

創業思考 – 「地」

創業最大的成本除了人,再來就是固定地點的選擇了。許多人創業初期,會選擇移動式的據點(如咖啡廳),但漸漸的組織成長,最終還是需要一個固定場所。這包括辦理公司登記、收發信件、電話接聽與服務接待等。台灣不像國外有車庫,不過我們有的是地下室與頂樓加蓋(XD)。選擇一個地點讓大家可以一起討論、一同奮鬥是很重要的。雖然初步的環境可能不佳,但也是最值得留念的一段回憶。有了這個科學小飛俠的秘密基地,才能邁向第二階段 – 租賃辦公室。

租賃辦公室其實有許多絕竅,簡單來說有住辦與商辦兩大種類。住辦由於多數為舊大樓,所以使用坪數也會來的比較大(公設比低),如果不是很在意派頭,這樣的辦公室很適合起步的創業家。商辦由於較重視形像,以台北市來說,多數也會選擇在捷運站附近,相對租金與公設比都來得比較高。當然,選擇什麼樣的辦公室都依需求不同而產生,但租賃契約也要留意,這部分留在以後還會慢慢再說明。

創業思考 – 「物」

無論你的公司生產的是產品還是服務,這對公司來說都是重要的標的。這間公司成立的原因事什麼,是要設計商品來販售,或是透過服務價值來索取費用,這都是新創公司所要思考的。台灣環境不如美國,僅靠創意與想法就有可能募得資金。因此創業家更必須在第一時間就快速探索營利模式,或證明自己的產品與服務已經有獲利可能。否則在這個適合創業但不適合營業的台灣,很快就會讓你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辦。

如果可以,這個階段會建議創業家透過市場快速尋找你的獲利模式,並將這模式轉出台灣。台灣真的是非常適合創業的環境,無論要測試什麼都相當迅速,這也包括了商業模式。當然,並非所有的模式適合本島就適合國外,但也畢竟世界越來越平,或許往其它國家發展,會是一個新選擇。台灣長期重視代工,已經讓我們多數人以Cost down為慣用的思考邏輯,這樣只能局限我們的發展。錢要花在刀口上,不是花在傷口上。但如果刀口那一筆也省著花,最後多數還是會花在傷口上。過度的Cost down都是這樣的結果,很多企業為了省錢….造成了許多無法修補的傷口(台語 : 嚨哩省小條、開大條ㄝ)。商業上,省錢本來就是一門學問,而不是一種美德。

是該找機會來創業

所有的台灣人,我們都知道我們與世界各國的差距越來越大,但別忘了,我們都還活著。只要我們沒離開這個世界,台灣人一定跟你拼到最後一刻。燃燒自己的創業之魂,與這個世界拼了。

創業三部曲 1.0

創業 1.0 > 合作 2.0 > 整合 3.0
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