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發名人講】衣服是個性還是群性的產品(上) | 時尚生活 | 時尚客座編輯

我們常聽到女生買衣服怕撞衫,為什麼大家怕撞衫、撞鞋(不是撞邪),但不怕撞iphone6?差別在那邊?

 

iphone6、Google眼鏡、Nike手環等,大家似乎很享受與眾相同的第一梯隊感,有著”不掉隊”的心理需求就夠了,但是在時尚的衣服上,為何沒有這樣現象?

 

然而運動服裝的領域,我們經常看到籃球場上都是NBA明星的款式與背號,足球場上大家穿的也挺多是同一個牌子,反倒是獨特的時尚款式出現得少之又少,消費者在這個領域中,並不需要那麼與眾不同?

 

衣服這個品類上,大部分的情況下,消費者還是比較不希望撞衫的原因,可能在於它的量體太大,穿一樣的衣服看起來好像雙胞胎一樣,相對起來,同戴一款ic!berlin眼鏡或是戴個同樣的jawbone,就沒有那麼嚴重。

 

Alexander McQueen的T恤,在馬路上也是一種小眾不太會撞衫的姿態出現著。是時尚產業天生就用價格打造出這種排他的優越感,還是消費者真的有那麼追求獨一性的需求?倒是同樣定位時尚品牌的A&F,確是大把的人穿在胸前,年輕人低垮牛仔褲露出來的內褲,CK還是占了一大票,這點,又跟球場上穿著LeBron James的6號球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

2014-10-29_151127

 

這是一個品牌過剩的時代,一個人外出,身上穿的,就至少有5-10樣東西,中間最顯眼的,是上衣、褲裙,次明顯的,是鞋子、眼鏡、手錶,再次明顯的,有珠寶、皮帶、襪子、髮飾等,每一次的穿著打扮,不管精心還是無心,總有一種意識在背後。

 

大眾一點的品牌比較好駕馭,穿著Jordan的鞋子、CK的內褲,有著與拿iphone一樣的安全感與小小的優越感,這種可掌握的品味就跟開著BMW一樣或是點餐時點Chardonnay一樣,我稱之為middle fashion。

 

當我們需要更貴更獨特的high fashion時(如名人出席晚宴),要穿上時,就表示我們心中已經知道這是與眾不同的,要開一台1970年代的老爺車赴宴,我開出去就表示我對自己的品味獨特有一定信心,這時候如果跟別人撞衫了,心中就比較不是滋味。

 

有的朋友可能會發現,有時在地攤買一件衣服,反而會撞衫的機會還比較低。我稱之為low fashion,low fashion運用得好,會是一種人生很大的樂趣。其一,你不會被middle fashion綁住,其二,你會是玩拼裝的高手,即使middle fashion甚至high fashion跟人家撞衫了,你還是會有足夠的幽默感來幫自己解圍。

 至於快時尚跟網路品牌怎麼玩這個東西,我們下期再談。


本文作者:黃世嘉 北歐櫥窗、Dreamhub創辦人

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