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發名人講】台灣:類似的困境‧正確的思維 | 品牌行銷 | 時尚客座編輯


今天,世界又是一盤新局,中國產業以低價切入市場,橫掃全球,所有的人都在那邊生產。「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不已開始上昇?以價格言之,印度不是更好?」我問。 是的,印度的價格是低,但是其混亂的程度,讓人提心吊膽,非洲就更不用說了,大家繞了一圈,還是只能回到中國;同時中國太大了,沿海不行就往內陸,南邊不行,就往北部,他們總是有辦法的。Carl 說。

 

「台灣紡織產業全然沒有機會了嗎? 就我所知台灣正往科技與機能性紡織品方向發展…」這是很聰明的策略!Carl 說。你們面對的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對手,若是選了降低成本策略,差不多就會與80年代瑞典紡織產業一樣,走上滅亡之途。然而策略對了,卻不見得就能生存!以中高價位之機能性紡織品來說,日本排名全球第一,台灣與南韓可稱得上是第二,光是與這兩個國家競爭,你們就要十分努力;而以研發與品牌勝出的德、法、義三國在高價位機能紡織品上,更是有著強大競爭力。 何況,你們台灣還必須面對一個看起來微小卻特難克服的問題!

 


綠色思維:在地生產.一個艱難的挑戰

全球化之下,血汗工廠的人權以及長程運輸所帶來的生態環保問題,都再再地挑戰歐洲地區生產者的智慧,歐洲消費者十分嚴厲,從初始的「不使用童工」,一步步提昇,到要「使用滿足綠色製程的工廠」,再到「要保障生產勞工權益」,然後要有 Code of Conduct (生產準則),現在他們則大聲地質疑,「中國生產,再運過大半個地球到歐洲」 之商業行為正確性,消費者尖銳的問,為什麼你們不在歐洲生產呢?

 

這個問題,其實問的很好,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昇,當歐盟不斷擴大,當東歐低成本勞動力進入市場之時,這個問題就有了真實意義!若再將歐盟關稅(西歐與東歐之間因著歐盟,沒有關稅的問題)、 時間成本以及運費考慮進去, “ Made in EU” 在總體成本上,開始成為一個可行方案,特別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上來說,在德法義等國採購紡織原料並於東歐生產,會比在亞洲採購亞洲生產,少了勞工剝削以及長程運輸的問題。

 

說實話,上面這種想法並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的事實!比方東歐也有勞工條件的問題,比方德、法、義的紡織原料布品,真的都是當地生產的嗎?完全沒有東方的原物料嗎? 不過,消費者無法做如是複雜的思考,歐洲生產廠商,很多時候也只能跟隨消費者的單純思維!

本文作者:cacao 可口雜誌發行人 Max Wang
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