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發名人講】創立品牌的幾個基本思考(下) | 品牌行銷 | 時尚客座編輯

上週分享過決定要不要建立品牌(或經營品牌)之前,需考慮品牌對你代表什麼及品牌對消費者代表什麼,接著第三點為:


3.品牌v.s.平台

很多人都說,現有大品牌的生存之道,在於變成平台,不然很多會慢慢式微。LVMH已經不是奢侈品經營公司,而是奢侈品投資公司。同理,3M、P&G等大品牌也都在擁抱平台策略。某程度,這說法是有道理的,因為網路讓創業微店與達人變得爆多,例如發熱衣出現後,很多人都跑出來分食這個本來就已經consumer involvement不高的品類。這樣是要如何能進入消費者的心呢?我們必須認清,有的東西本質上轉不成平台,在這種情況下,恐怕只能接受,生出來的一群企鵝們,有的可以長大,有的會早夭。生存之道就是不斷生,不斷創新,建立新品牌,甚至嘗試開拓新品類,把自己過去的優勢先盡量忘掉,這個時代,新陳代謝速度會快得嚇人,一個創新餐廳非常有可能3年就不紅了,這不是經營者犯了什麼錯,但可能就是這麼殘酷。

 

我個人覺得新一代創業與投資高手有個很厲害的能力,就是可以找出有形成平台能力的新品類。舉例來說,itunes+iphone,Trip advisor, Uber等等,媒合程度往往是能否成為平台的一個關鍵點,當一個品牌,需要做很多媒合工作,讓上下游、供應商與消費者共同產生更大價值時,就會形成一個有影響力的新平台品牌。這事不是只有在虛擬資訊服務會發生,實體產品服務也會發生(如IKEA嚴格說也是一個平台),當這樣平台成立時,會對現有中大型競爭廠商造成毀滅性的影響,但會讓很多小廠商得利。


平台很美,但不是什麼東西都適合變成平台,認清自己產業的eco-system以及被科技影響的可能變化曲線,是現代每個老闆都需要具備的能力。


至於如果你是新創公司,如果想打造一個有潛力的新品牌,除了以上三點,應該從那個地方開始下手才容易贏在起跑點呢?賣個關子,有興趣的,歡迎私聊。

 


本文作者:黃世嘉 北歐櫥窗、Dreamhub創辦人
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