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新商品或服務很快會因為白熱化的競爭最終會導致"同質化"的結果。
所以我們要思考去商品化的策略,什麼是去商品化?請參考以下案例。
案例一:鉛筆不只是鉛筆。
比如日本郵購電商公司芬理希夢(FELISSIMO)公司的定量製作鉛筆,從1992年上市至今,這個每套500支、均價在2000元人民幣以上的鉛筆共在全球售出了30多萬套,並讓芬理希夢在各地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,成為時尚、藝術愛好者嚮往之物。
"如果顧客只想要彩色鉛筆,他可能不會選擇500色鉛筆。"芬理希夢中國區總裁達家善繼表示。
刻意削弱作畫用途的500色鉛筆也想方設法賦予自己更多的感性價值。芬理希夢讓設計師為每一種顏色都取了名字,這些名字有的來源於生活,如一種淺黃色被命 名為"早餐裡的煎雞蛋",有的取材於世界各地的典故,如一种红色被命名的"印加的太陽"。配合著各式各樣詩意的顏色名,這家日本公司在配送鉛筆時,亦向顧 客們提供了每種顏色的"情報卡",上面分析喜歡每種顏色的人對應的性格特點。"我們提供的不是僅僅的商品,而是用彩色鉛筆顏色的故事來打動顧客。"芬理希夢中國區總裁達家善繼表示。
案例二 :筆記本不只是筆記本
相比於其他筆記本,Moleskine或許有天生的幸運因素。由於梵高、畢加索曾將之作為創作手記,這個筆記本在成長之初便有一層傳奇色彩,也讓不少藝術創作者出於明星效應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它的粉絲。
2010年,Moleskine規模最大的Detour全球巡展曾登陸上海外灘,展品包括藝術家們的塗鴉、手稿甚至拿Moleskine本子做成的雕刻作 品。2012年,Moleskin推出了香港導演陳可辛的特別定製版筆記本,本內附有陳的電影作品簡介。不僅如此,在Moleskine的零售店內也設置 了專門的陳列牆,將藝術家們的"Moleskine作品"放在陳列專區供店內的顧客欣賞。通過展示"別人的創作",Moleskine在目標客群中傳播了一種觀點,即使用這個筆記本不只是一種機械的書寫,而是連接了創作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。
(賣的不是筆記本本身,賣的是創作的過程)
在對目標客群強化手寫情懷的同時,Moleskine也十分懂得如何將別人的粉絲轉變為自己的粉絲。其會在一年之內推出兩款限量版,挑選與自己品牌文 化相符、又頗有人氣的經典品牌或者形象合作,將後者的特色嫁接到自己的產品上。如其推出的樂高版便在封皮上加上了樂高積木的元素,最早推出的 Woodstock音樂節限量版也受到了搖滾樂迷的青睞。最近配合電影《霍比特人》的上映,Moleskine的"霍比特人限量版"也應聲上市,筆記內頁 的"花體"古文和附送的中土地圖讓不少電影迷為之掏出了腰包。
與眾不同在於不斷的精進,細節至上
梵高用過的老古董Moleskine也在當下將細節發展到了極致。一直以來,筆記本最後一頁可以放置雜票等小物件的小袋,以及扉頁上方便使用者寫下自 己的聯繫方式、並帶有“如丟失後可送還至本人”的提示一直是Moleskine的特色,這樣的細節也成為了粉絲對其鍾愛有加的原因。
除此之外,Moleskine還擅長將筆記本的功能無限地細化。在普通系列裡,Moleskine的產品研發者已經細化出了針對記者、譜曲者、作畫 者、旅遊愛好者等不同群體的不同功能筆記本。例如在"旅游本"中,Moleskine便提供了一些大城市的交通圖及填寫航班信息、當地天氣、旅行規劃的專 門格式。而在其Passion 系列裡,Moleskin還針對使用者在生活中的各種情況,細化出了食譜、閱讀、電影、音樂等筆記本,並為各種用途設計了特定的模板。例如在"閱讀"筆記 本中,專門有空白用於摘抄金句,在"電影"筆記本中,專門有空白便於使用者貼上電影票根。這樣的功能細分除了讓使用者大呼"貼心"之外,也增加了粉絲們因 為生活中的不同用途而多次購買的可能。
擁抱新科技
在Moleskine位於上海新天地的旗艦店門口—通常高端時尚品牌才會在那開店,一段短片被循環播放。片中的男主角一邊接電話一邊用Moleskine做筆記,意在告訴觀眾即使手機中已經儲存了各種筆記本App,紙質筆記本依然存在用武之地。
然而Moleskine並沒有站在各類APP的對立面,面對本應是冤家、代表了最新應用技術的電子筆記Evernote,Moleskine選 擇了與之聯手,推出了全新的智能筆記本。這款筆記本的內頁經過特殊編排,可通過Moleskine自己的APP進行掃描識別,從而將紙質的手寫文檔以文本 而非普通圖片的方式上傳到Evernote的服務器上永久保存。
而不同於普通的電子記事本,Moleskine自己的APP保留不少其紙質產品的細節,在界面上提供了諸如記錄時間、地點、類別、名目的各種功能。執 著於細化功能的Moleskin甚至還推出了一款iPad套,在iPad套的一側嵌有一個筆記本,以方便有可能一邊瀏覽iPad,一邊做紙質筆記的消費者 使用。
本文作者:林文傑